积极构建福建特色终身教育体系
沈光辉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福建福州 ,350003)
摘要:积极构建福建特色终身教育体系,是促进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入实施教育和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举措。传统的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国民教育,已不能适应广大社会成员日益增长并不断变化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终身学习需求,必须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围绕健全终身教育体制机制、构建终身学习服务平台、完善终身学习社会网络等方面展开。
关键词:福建;终身教育体系;构建
福建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和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明确要求要“积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作为深入实施教育和人才强省战略,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举措。这对我省加快发展终身教育事业,构建具有福建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积极构建福建特色终身教育体系,是促进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和谐,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实现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的重要内容。随着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转变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拥有的知识总量迅速增长,知识发展和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学习、运用和创造知识的能力正在取代土地、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的重要地位,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动力。从社会公平的角度看,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越来越突出表现在“知识差距”、“教育差距”和“人才差距”上。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是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从国际上衡量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的重要指标——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来看,尽管经过多年的努力,福建省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2009年已达到9.38年,但仍然低于东部地区平均水平,仅相当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水平。积极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为全体公民提供没有门槛,不受民族、性别、年龄、身份、地位、职业、财产状况、地域以及原有受教育程度等限制的公平教育机会和条件,尤其是为弱势群体和没有机会到正规学校学习的人群提供受教育机会,是终身教育的历史使命和价值取向。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已成为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今时代的学习已不再仅仅是谋生与就业的手段,而更多地成为人们提高生活质量,丰富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国民教育,已不能适应广大社会成员日益增长并不断变化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终身学习需求,必须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实现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由在校学生为主体向全体社会成员为主体转变,由满足单一学习需求向多样化学习需求转变。这是我省加快推进终身教育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关键所在。
我省终身教育事业发展在许多方面已走在全国前列,如出台了中国大陆第一部终身教育地方性法规《福建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组建了第一个政府跨部门终身教育协调机构“福建省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成立了第一个致力于终身教育的社会团体组织“福建省全民终身教育促进会”,第一个与台湾社区大学结成海峡两岸终身教育交流与合作对子,第一个开展士兵职业教育基地活动等。同时,我省以社区教育和学习型组织为突破口,大力推进终身教育向纵深推进,目前已有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3个,社区教育实验区3个,总数位居全国第六;已评选表彰省级学习型组织先进单位 93个,学习型组织创建单位147个。在推进终身教育进程中,我省已在终身教育先行先试、依法推进、闽台交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形式途径拓展、社会氛围营造、网络和学习平台建设等方面初步形成自己的特色,为加快构建具有福建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我省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也还存在着社会对终身教育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地区与行业间发展不平衡、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不健全、教育资源统筹整合不够、经费投入不足等制约终身教育发展的问题。
构建福建特色终身教育体系,涵盖了教育和社会的各个领域,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与传统的学校教育主要面向适龄人口不同,终身教育涉及到全省3000多万具有不同学习需求的社会成员。为此,应当以全民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全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明确重点,突破难点,改革创新,整体推进,着重考虑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健全终身教育体制机制。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是构建福建特色终身教育体系的根本动力与保障。当前我省要立足制度创新实现新的突破与超越,在吸收国内外成功做法,总结推广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党政统筹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分级分类推进、各级教育协调、社会积极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终身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动社会协同参与,激发个人学习活力,形成政府、社会和个人“三位一体”共同推进终身教育的合力。要建立开放的教育制度,学习借鉴美国哈佛大学和我国复旦大学等名校开放本校课程的做法,促进学校和各类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这不仅是国际教育发展的潮流,也是现阶段我国公共教育资源相对短缺情况下的必然选择。要搭建终身教育体系“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衔接与沟通,解决学校教育体系与社会教育体系之间、各种教育形式之间长期形成的自成系统、自我封闭的状态。通过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探索建立“学分银行”和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建立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并重的教育制度,逐步推进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协调发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相互沟通,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有效衔接。要建立目标引领机制,把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纳入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精神文明创建目标与评估体系,纳入综合管理考核目标,纳入教育评估督导体系。同时要尽快制定与我省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适应的终身教育发展专项规划,出台有利于终身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终身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动终身教育事业加快发展。
(二)构建终身学习服务平台。建设全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是构建福建特色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载体与支撑。要加快建设欧亿体育,以广播电视大学为基础,建设一所集学历继续教育、非学历继续教育以及终身学习公共支持服务为一体,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办学网络立体覆盖全省城乡,没有围墙的现代开放大学。要更新继续教育观念,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职业导向型继续教育,健全继续教育激励机制,逐步实行在职人员带薪学习制度。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建设以互联网和卫星电视为载体的全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加强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充分发挥福建终身学习在线、福建干部学习在线、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工程等教育平台的作用,为广大社会成员提供丰富、方便、灵活、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资源与条件。要积极开展全民学习活动,倡导全民阅读,开展中小学“书香校园”、职工书屋、农家书屋等读书活动,充分发挥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以及各类社会文化教育机构等平台作用,开展公益性教育与学习活动。
(三)完善终身学习社会网络。形成完善的终身学习社会网络,是构建福建特色终身教育体系的社会基础和环境。要通过开展区域范围的社区教育与行业系统的学习型组织建设,构筑条块结合、纵横衔接的终身教育社会网络,形成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社会环境与氛围。要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培育与创建国家级和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实验区,发挥其先行引领与辐射带动作用。实施社区教育机构“十百千”计划和社区教育队伍“百千万”计划,形成覆盖全省城乡的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和工作者队伍。要以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广泛开展各类城乡社区教育活动,打造一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社区教育品牌,提升我省社区教育的品位与质量。要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城市、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家庭的深入开展,夯实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基础。要重视发展老年教育,形成以各级涉老组织为纽带、老年大学为骨干,社区教育机构为依托,远程网络教育为形式的老年教育体系,满足老年人就地、就近学习的需要。
此外,要充分发挥闽台“五缘”优势,打造海峡两岸终身教育交流与合作前沿平台,通过举办海峡两岸终身教育论坛、深化闽台社区学院交流合作对子活动、开展闽台职业教育合作培训等形式,推动闽台终身教育领域多层次、宽领域的交流合作。同时,可以考虑成立终身教育专家咨询组,依托高等院校成立终身教育与社区教育研究机构,采取“课题加项目”等形式,开展终身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为构建福建特色终身教育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构建中国特色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N].中国教育报,2008年1月19日第3版。
[2]郝克明.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研究报告[J].高等函授学报,2007年第20卷第7期。
[3]沈光辉.远程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所扮演的角色[J].成人教育, 2009年第3期。
作者简介:沈光辉,男,福建省福州市人,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党政办公室主任、社区教育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本文刊载《福建日报》2012年2月21日“求是”版时有删节